• 咨询电话

    • 400-062-9707
    • 服务时间

    •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 请扫描二维码加微信咨询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24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根据报告,中国法院2024年全年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29370件,审结543911件。对恶意侵权情节严重的460起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同比增长44.2%。大力加强人民法院案例库建设,已有781件知识产权案例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使法律适用标准有案例参考、有规则指引,有效推进裁判标准统一,为创新主体提供清晰稳定、可预期的法律边界和行为规则。以下为报告主要内容:

 

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保护,加强司法政策指导最高人民法院2024发布《关于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意见》,聚焦涉科技创新审判中的突出问题发布人民法院保护科技创新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案,适用惩罚性赔偿判赔6.4亿元,并明确迟延履行金计算标准,促成当事人自动履行,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4年度十大案件。审理涉凤梨“红运来”、小豆“笑金豆红一号”、小麦“淮麦44”、玉米“登海605”等品种权案件,严厉打击涉种子侵权违法行为。2021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审结37件药品专利链接上诉案件,推进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落地实施。加强科技创新主体保护,依法确定科技成果权益归属2024124日国家宪法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陶凯元担任审判长,组成五人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涉“骨关节炎药物”专利权属系列纠纷,促成当事人当庭全面和解,维护科研主体权益,形成让科研主体勇于创新、安心创业的示范效应。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多通道控制阀”技术秘密侵权及发明专利权权属案,依法认定研发人员新任职企业在明显短于独立研发所需合理时间内集中申请多个与该研发人员原单位已有技术秘密相关的专利申请行为侵害了原单位技术秘密,守护企业创新成果;在“有压热闷钢渣处理系统”发明专利侵权案、“氮化钒制备方法”发明专利侵权案等多起既涉及国有企业创新成果保护又事关民营经济发展的案件中,实质性解决纠纷,为各类企业合作共赢创造条件,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妥善审理技术合同纠纷。2024年,全国法院新收技术合同一审案件8320件。

加强商标司法保护,服务品牌强国建设提升商标授权确权质量,依法发挥司法审查监督职能。2024年,人民法院审结商标行政一审案件24979件。最高人民法院审理“DataFocus”商标无效宣告请求行政纠纷案,明确商标注册损害他人在先域名权益的认定标准,依法规制损害他人在先域名权益的商标注册行为。审理“美樾丽呈”商标无效宣告请求行政纠纷案,明确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可以作为认定混淆可能性的因素之一,但在商标标志客观上明显近似的情况下,不宜仅以诉争商标知名度较高或引证商标显著性较低否定构成近似商标。2024年,北京法院商标驳回复审行政纠纷一审案件月平均收案量下降近12.5%。加大商标司法保护力度,依法惩治商标侵权。2024年,人民法院新收商标民事一审案件124918件。新收侵犯注册商标类刑事一审案件8079件,审结8017件。最高人民法院审理“五常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侵权案,明确判断侵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权需要考虑的因素,依法遏制侵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权行为。有力规制商标权滥用。针对某公司就他人在先使用字号和商标的主要识别部分,多次大量恶意抢注、囤积商标,靠起诉他人侵权获利的行为,湖南法院裁定驳回起诉并罚款10万元予以惩戒。福建泉州中院审理恶意抢注涉公共文化资源标识商标纠纷案,对恶意将城市公共文化资源申请注册为商标的行为进行规制。营造品牌发展良好法治环境,促进注册商标规范使用四川高院稳妥调解“夜郎古酒”商标侵权案,促成当事人握手言和,一揽子解决纠纷,有力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依法支持商标品牌建设。浙江杭州西湖区法院与安徽黄山祁门县法院、福建宁德福鼎市法院、广东潮州潮安区法院、四川雅安名山区法院、云南临沧双江自治县法院签订“名茶保护司法协作框架协议”,成立“中国名茶品牌司法保护联盟”,加强名茶品牌司法协同保护。福建泉州中院与广东潮州中院、江西景德镇中院签署司法保护协作协议,共建跨省陶瓷类地理标志司法保护协作机制,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区域司法合力。

加强版权司法保护,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北京互联网法院依法审理首例AI文生图著作权侵权案,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保护路径,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4年度十大提名案件”。完善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件管辖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涉信息网络传播权管辖权异议案,明确侵权视频IP地址指向的网络服务器所在地可以作为侵权行为地,但有证据证明该网络服务器属于CDN服务器,显示的IP地址会随选择的取证地点不同而变化,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位于其他地点的,其所在地不宜作为确定管辖的依据,进一步明确了云计算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服务器侵权行为地的识别标准。厘清实用艺术作品保护路径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皇冠笔”侵害著作权纠纷案,明确应对主张保护实用艺术作品是否符合美术作品的形式要件、是否具备独创性的实质要件进行判断,进一步明确了实用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法律适用标准。加强版权司法保护,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完善著作权案件裁判规则。提升著作权案件审判质效,加强技术手段应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广东法院开展“版权AI智审”应用试点,实现“图片查重”“创新参考”“侵权比对”三大功能,切实降低维权取证难度,有力打击权利滥用,有效防范虚假诉讼,从源头预防图片著作权纠纷。浙江高院以“版权AI智审”赋能版权保护提质增效,入选国务院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三批典型案例。北京法院责令原告如实披露关联案件信息,进行数据筛查,全面掌握某公司在北京5家基层法院提起的涉KTV批量诉讼案件250余件,统一裁判标准进行依法妥善审理。促进著作权纠纷实质性化解。最高人民法院一揽子调解因App直播春晚引发的93起侵权诉讼,并促成相关4000余起潜在纠纷得以化解,既依法保护了权利人,又规范了网络平台的经营行为。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化解两家头部企业互诉的近300起著作权侵权案件,涉案金额47.6亿元,推动双方在长短视频联动推广、短视频二次创作等方面达成合作。北京海淀区法院审结涉网络热播剧侵害作品署名权纠纷行为保全案,二十四小时内促成双方和解,有力维护原著小说作者权益,又促成改编后的热门电视剧的传播利用,坚持和发展了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枫桥经验”,入选“2024年度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AIPPI)中国分会版权十大热点案件”。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积极推动《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推动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司法建议书》成果转化。国家电影局联合国家版权局严厉打击盗录盗版行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版权协会等推动加强行业自律,2024年涉电影著作权纠纷案件同比下降43.3%,有力服务保障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江苏无锡新吴区法院审理“盗链”视听作品刑事案件,涉及8万余部影视作品、非法所得近4亿元,判决主犯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万元,有力维护影视产业经营秩序。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北京高院发布《北京法院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保障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白皮书》及“北京法院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公平竞争保护,助推统一大市场建设规范市场竞争行为。2024年,人民法院认定构成垄断的案件31件,同比增长2.1倍。审结侵犯商业秘密、串通投标等不正当竞争案件1万件,同比增长0.7%。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米线生产商”横向垄断协议案,查明8家米线厂商达成并实施固定价格、联合抵制其他厂商的协议,依法认定构成横向垄断,判赔110万元,办好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充分彰显反垄断法治精神,生动体现保障民生的司法价值;审理“交通信号控制机”横向垄断协议案,明确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不得以向对方提供技术或者服务为名,实现将对方排除出市场的限制竞争目的,对于有效维护市场竞争、提高企业反垄断合规意识具有积极意义;促成知名奶企被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系列案全面和解,依法维护奶业竞争秩序和广大奶农合法权益;审理“离心压缩机选型”软件及技术秘密侵权案,对隐名设立同业公司,盗用原单位技术秘密长达十余年的行为,适用惩罚性赔偿判赔1.6亿元。江苏高院审理仿冒混淆纠纷案,在有充分证据证实侵权获利超出法定赔偿最高限额的情况下,合理分配举证责任,正确适用裁量性赔偿方式酌情确定赔偿数额,有力打击攀附他人商誉的市场混淆行为,显著提高侵权成本。强化裁判规则引领,及时出台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发布《关于审理垄断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2024年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期间,发布8件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加强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在“清洁机及其路径控制方法”发明专利侵权案中,查明上诉人之一在某电商平台上存在通过虚假交易手段提高商品销量的“刷单炒信”行为,向行业主管机关移送相关违法线索。北京高院指导北京互联网法院在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设立数据权益巡回法官工作站,推进数据资源专门审判组织建设。

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推动形成保护合力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成立十年,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成立四年,受理案件36.1万件,审结34.7万件,有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同意设立呼和浩特、贵阳、雄安知识产权法庭,全国地方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达30个,具有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达558家,知识产权案件管辖布局进一步完善。呼和浩特、包头、沈阳、大连、哈尔滨、齐齐哈尔、长春七家中院共同签署《推动东北知识产权司法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协同打造东北地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地。加强司法行政衔接协作,完善协同配合机制。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中央有关单位完善协同配合机制,推进业务交流、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推动诚信体系建设。最高人民法院在某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案中,对上诉人拒不履行生效证据保全裁定、毁灭重要证据妨碍案件审理等妨碍民事诉讼行为顶格罚款100万元,上诉人按期交纳、服判息诉。

加强涉外知识产权审判,服务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2024年,全国法院新收知识产权一审涉外案件8252件。最高人民法院审结“热稳定葡糖淀粉酶”发明专利侵权案,依法判决支持丹麦某公司在4起专利侵权案件中提出的2480万元赔偿请求。案件审结后,丹麦王国驻华大使专门来信致谢,认为裁判展示了中国公正、透明、非歧视的司法环境,有力增强了外国企业投身中国市场的信心。最高人民法院在某专利侵权案中,根据当事人紧急申请,依法作出我国知识产权领域首例具有反禁诉令性质的行为保全裁定,支持权利人正当维权,随后中外当事人就涉及境内外6家法院的16起诉讼达成一揽子和解。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理外国画家起诉抄袭画作侵害著作权纠纷案,判赔经济损失500万元,促成被告主动赔礼道歉,树立我国尊重保护创新创造的良好国际形象。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最高人民法院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在杭州举办知识产权司法国际研讨会,欧洲统一专利法院院长等参加会议。持续推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法律与条约数据库案例更新录入,编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知识产权典型案例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卷(20192023)》。加强国际司法交流协作。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Lex数据库推送30余件典型案例裁判文书。积极推动与欧盟IPKey中国项目合作,提供26件典型案例供合作出版。参与策划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杭州知识产权法庭在大会期间就“AI虚拟数字人”专利侵权案公开庭审,受到广泛关注及好评。

 

首页    新闻资讯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24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